最近上海市教务应印发了《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》。根据《说明》要求,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;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;小学一、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(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);三、四、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、数学两门学科,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,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,严格执行等第制。
对于这项通知,网上有这么几种观点。
- 这会加重阶层固化。如果在小学阶段强制考试的力度不够,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可能会疏于学习,因为家庭条件有限,请不起家教。这会导致普通家庭和富人家庭孩子教育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。这次我觉得即便是不出台这个政策,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少数富人家庭的孩子之间的教育水平,也会不断拉大,这跟一个教育政策没有太大的关系。说实话,普通家庭的孩子跟富人家庭的孩子读的都是不同的学校。
- 不考英语等科目了,会导致孩子减少学习,很多家长会更不重视英语。政策表达的重点是考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,严格执行,比方说英语可以通过口语对话来进行测试,或者可以写开放性小作文来进行测试,这样就可以更直接的与现实中的英语场景进行挂钩。再比方说其他课程可以以小发明、小创作为标准进行考试。我个人觉得这未必是坏事。
虽然网上都在争论不同地区教育政策的差异,高考分数线的差异,但是我觉得
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差异不是来自于这些外在的东西,而是来自于人内在的差异:
基因的差异。这是最原始的变量,
基因的差异与性格的差异、成长环境的差异相互作用不断叠加,才产生了不同人之间的巨大的差异。
不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差、升学率低,这是事实。在小学阶段减少考试采取多样化的考察方式,并不一定对农村的孩子有什么坏处。关键是如果高考的游戏规则不改变的话,无论在前面的小学和初中如何调整,都不会改变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采取的办法。高考分数和录取的大学是孩子上十几年学最终的结果,而且按照现在的职场规则,这个结果对医生都会有影响。
说白了考试政策也好,高考分数也好,都不过是决定这个社会排名的一种方式而已。好工作少,高薪工作也极少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拔人才一定要排名的,这是本质。